近年,我國農村公路建設成就顯著,農村交通條件和麵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目前,我國農村公路總里程已達377萬公里,鄉鎮和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率分別達到98%和89%,全國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率分別達到99%和93%。 
  農村公路發展雖然取得了巨大成績,但也面臨不少挑戰。近日記者在貴州等地調查發現,一些農村公路養護相對滯後,“重建設輕養護”的現象比較突出,農村公路建設仍有不少工作要做。
  車流量大、設計跟不上實際需要
  近幾年,貴州省農村公路建設取得長足進展。截至2013年底,通車裡程達到15.9萬公里,為農民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便利。
  對很多農民而言,新建的農村公路就是實現夢想的通道。然而,公路建設“三分靠建設,七分靠養護”,怎樣養護好這個通道也是人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記者在六盤水市六枝特區看到,中午,養路維修隊的工人們顧不上吃飯,守著拌和機器,用手推車將瀝青一車車運到那玉鐵路橋下的路面坑窪處。
  據六枝特區公路管理所的公路技術指導工陳林介紹,工人們正維修保養的這條縣道叫店羊線,由六枝特區通往安順市的普定縣,在六枝境內總長9公里,2010年完成路面硬化。
  雖然店羊線鋪上瀝青路面僅3年多,但在記者所經過的路段多有坑窪處,部分路段甚至被挖掘機整段翻起。“縣級公路是按照四級標準建造,但店羊線由於車流量較大,尤其是拉煤的重型卡車較多,重車的碾壓造成路面坑槽較多。”陳林說。
  路面設計原本就跟不上實際通車狀況的需要,更給路面的養護帶來了難題。據陳林介紹,店羊線去年共修補4次,今年已是第三次。“去年的養護費是1萬元每公里,今年下降到6300元每公里,原料費和維修隊13個工人每人每天100元的工錢都要從這裡開支,資金和人手都短缺。”
  “重建輕養”現象長期存在
  按照六枝特區公路管理所所長邱明清的設想,理想狀況是再增加一支13人的養護隊伍,“縣公路管理所負責全鄉692公里的縣鄉油路養護,維修隊修完這一段後往往過個半年甚至七八個月才能回過頭來,結果原來修好的那一段又壞了。”
  養護資金短缺、養護人員不足,是農村公路養護客觀存在的問題。
  銅仁市德江縣交通局監察室負責人葉軍表示,農村公路發展過程中長期存在“重建輕養”現象,全國各省、市、縣對農村公路的建設熱情較高,但對建成後公路的養護管理重視不夠,甚至是無人養護或養護不善,嚴重縮短了農村公路的使用壽命。
  此外,公路養護管理尚未形成市場化的管理模式,而且養護主體不明確。“目前農村公路養護管理上,幾乎沒有市場化的參與成分,有的以縣(市)政府為主,有的以縣交通主管部門為主,有的以公路管理機構為主。公路養護責任主體的多重性與不明晰,嚴重影響了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葉軍說。
   將農村公路養護納入縣政府預算
  農村公路養護難,是全國範圍內的普遍難題。認識跟不上、主體不明、體制不順、資金缺乏、保障不足,這些共性問題困擾著農村公路事業的健康發展,貴州也不例外。
  面對這些難題,2007年6月貴州省出台《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通過積極探索,貴州省基本建立了農村公路的長效管養機制。在2012年進行的問卷調查中,群眾對農村公路養護工作的滿意率達90%以上。”貴州省公路局農村公路處處長張傑說。
  張傑介紹,貴州主要的做法是將農村公路小修保養資金納入縣人民政府本級預算,確保資金足額到位。在人員上,主要是推動各級政府利用公益性崗位安置或採取公路沿線村民承包等方式來擴充農村公路養護人員。
  根據相關文件,大中修等養護工程資金由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安排,縣道每年每公里不少於7000元,鄉道和村道分別不少於3500元和1000元。而小修保養等正常保養資金納入市、縣本級財政預算,縣鄉油路每年每公里分別不少於6000元和3000元,縣鄉泥路分別不少於2000元和1000元,村道不少於600元。
  此外,農村公路掛牌養護等機制也得以全面推行。“全面完善了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公示牌,公佈管養主管單位、養護里程、領養人、養護質量監督舉報電話等,做到‘一路一牌’,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張傑說。  (原標題:農村公路建好更需養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h23ghquv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